水下开槽埋管(水下切割)
(
选取C20,C30,C40,C50共4种强度等级、尺寸均为100mm×100mm×300mm的混凝土试件,在5,10,15,20,25,30,40kN共7个压力等级下测量其回弹值,并通过比较回弹值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混凝土试件回弹值趋于稳定时的压强临界值约为0.25kN/cm2.将试验结果与原混凝土无损检测规程比对后发现,原无损检测规程在制定测强公式时规定的试件承受压力并不能确保回弹值的正确读取.所得结果可为混凝土无损检测规程的再版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1)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施工较简单、地基荷载较小);
(2)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无需长引道,线形较好);
(3)防水性能好(接头少漏水几率降低,水力压接滴水不漏);
(4)施工工期短(管段预制与基槽开挖平行,浮运沉放较快);
(5)造价低(水下挖土与管段制作成本较低,短于盾构隧道);
(6)施工条件好(水下作业极少);
(7)可做成大断面多车道结构(盾构隧道一般为两车道)。
水下开槽埋管(水下切割)
为了改善聚苯乙烯(EPS)轻集料混凝土中EPS颗粒与水泥砂浆界面的黏结性能,提高EPS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乳液对EPS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前后EPS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作了对比试验,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EVA乳液对EPS轻集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EVA改性改善了EPS轻集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使其内部孔洞数量减少,孔洞尺寸趋于减小;使水泥水化更为充分,水化产物组成得以优化,EPS轻集料混凝土的180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得到提高.
(1)管段制作砼工艺要求严格,需保证干舷与抗浮系数;
(2)车道较多时,需增加沉管隧道高度。导致压载混凝土量、浚挖土方量与沉管隧道引道结构工程量增加。
干坞修筑与管段预制
干坞修筑
1、干坞位置选择
(1)邻近隧址,具备浮运条件,交通便利。
(2)有浮存系泊多节管段的水域;
(3)场地土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便于干坞围挡与防渗工程;
(4)征地拆迁费用较低,具有重复开发利用价值。
2、干坞规模2、干坞规模
(1)一次预制管段干坞(仅放水一次,不需闸门,坞首为土或钢板桩围堰。规模较大占地较多,适于工程量小土地价格较低、坞址地质较差的工程);
阐述了相变砂浆作为填充层材料在地板采暖中应用的意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复合有机相变颗粒材料,配制了相变石膏砂浆.利用地板采暖试验间进行了相变砂浆和普通砂浆的地板采暖试验,以验证相变砂浆地板采暖系统的蓄放热性能,并对地板表面和室内的温度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新型相变砂浆作为填充层材料应用到地板采暖是切实可行的,在较好改善室内温度环境的同时降低了地板采暖系统的荷载和厚度.
(2)分批预制管段干坞(规模小、占地少、造价低、重复使用率高。闸门式坞门造价高、等待时间长不利先沉管段稳定、基槽回淤很难处理、重复灌排致边坡稳定性与坞底透水性差、临时工程费用增加)。
3、干坞构造
干坞由坞墙、坞底、坞首、坞门、排水系统与车道组成:
(1)坞墙:坡率1:2的自然土坡,可用喷射砼防渗墙或钢板桩;
(2)坞底:承载力应大于100kPa。浮起时富余深度1.0m;
(3)坞首及坞门:一次预制只设坞首,分批预制应设双排钢板桩坞首与坞门(闸门或浮动钢筋砼沉箱);
(4)排水系统:井点降水;坞底明沟、盲沟与集水井泵排;堤外截、排水沟;
(5)车道。
针对南方高原潮湿路面,采用沥青路面上面层常用密级配AC-16混合料,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反复凝冰的试验条件,然后对经历不同凝冰次数的试件进行体积指标、力学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等各项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反复凝冰对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对反复凝冰过程中的混合料空隙率有重大影响;高温稳定性随着凝冰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力学性能、水稳定性以及低温性能在反复凝冰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约前8次衰减较快,之后趋于平缓.
- 上一篇:水下光缆过河光缆安装(水下铺设电缆)
- 下一篇:过湖管道沉管(水下倒虹管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