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沉管(水下管道连接安装)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环境扫描电镜(SEM)、红外分析(IR)等微观测试手段,对3种有机大分子(萘系、脂肪族系、聚羧酸系)作用下的3CaO.SiO2(C3S)单矿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机大分子对C3S单矿水化的影响,探讨了有机大分子与水泥浆体的化学反应作用.结果表明:有机大分子的掺入改变了C3S单矿的水化历程,促进了C3S的后期水化,同时使得纤维状的C-S-H凝胶生长更完整,水泥颗粒间的空隙变小,但并未发现新的水化产物生成.
1)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施工较简单、地基荷载较小);
(2)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无需长引道,线形较好);
(3)防水性能好(接头少漏水几率降低,水力压接滴水不漏);
(4)施工工期短(管段预制与基槽开挖平行,浮运沉放较快);
(5)造价低(水下挖土与管段制作成本较低,短于盾构隧道);
(6)施工条件好(水下作业极少);
(7)可做成大断面多车道结构(盾构隧道一般为两车道)。
水面沉管(水下管道连接安装)
分别采用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RCM法)以及氯离子稳态迁移方法,研究了表面单个裂缝对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CM法并不适用于评价带裂缝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能,而采用氯离子稳态迁移方法评价带裂缝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性能比较合理.根据开裂混凝土试件电场加速氯离子稳态迁移试验结果发现,裂缝的存在加强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并且当裂缝宽度d≥123μm时,氯离子迁移系数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1)管段制作砼工艺要求严格,需保证干舷与抗浮系数;
(2)车道较多时,需增加沉管隧道高度。导致压载混凝土量、浚挖土方量与沉管隧道引道结构工程量增加。
干坞修筑与管段预制
干坞修筑
1、干坞位置选择
(1)邻近隧址,具备浮运条件,交通便利。
(2)有浮存系泊多节管段的水域;
(3)场地土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便于干坞围挡与防渗工程;
(4)征地拆迁费用较低,具有重复开发利用价值。
2、干坞规模2、干坞规模
(1)一次预制管段干坞(仅放水一次,不需闸门,坞首为土或钢板桩围堰。规模较大占地较多,适于工程量小土地价格较低、坞址地质较差的工程);
通过研究CA砂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流变性能及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提出了CA砂浆抗离析的关键控制指标.结合经典胶体理论和水泥水化理论,探讨了电解质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水泥水化与乳化沥青破乳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CA砂浆属于典型的赫-巴(HB)流体,屈服应力及黏度是控制其离析的重要指标;水泥通过水化向溶液释放高价阳离子,进而影响乳化沥青的稳定性;CA砂浆的泌水是水泥水化与乳化沥青破乳相互作用的结果,离析是泌水的必要条件.
(2)分批预制管段干坞(规模小、占地少、造价低、重复使用率高。闸门式坞门造价高、等待时间长不利先沉管段稳定、基槽回淤很难处理、重复灌排致边坡稳定性与坞底透水性差、临时工程费用增加)。
3、干坞构造
干坞由坞墙、坞底、坞首、坞门、排水系统与车道组成:
(1)坞墙:坡率1:2的自然土坡,可用喷射砼防渗墙或钢板桩;
(2)坞底:承载力应大于100kPa。浮起时富余深度1.0m;
(3)坞首及坞门:一次预制只设坞首,分批预制应设双排钢板桩坞首与坞门(闸门或浮动钢筋砼沉箱);
(4)排水系统:井点降水;坞底明沟、盲沟与集水井泵排;堤外截、排水沟;
(5)车道。
研究了分别基于AC13和AC25优化出的9组级配、SBS改性中海70#沥青和中海70#沥青两种结合料、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以及50,70 mm两种车辙试件厚度等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与车辙模量(EDS),EDS与动态蠕变劲度模量(Sdy),Sdy与DS这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沥青混合料的Sdy与采用厚度匹配的车辙试件DS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DS转换为Sdy,并用其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