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砌墙封堵(水鬼工程队)
(
应用材料试验系统(MTS)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随聚丙烯纤维掺量、聚丙烯纤维长度、水泥掺量、养护龄期以及冲刷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从材料结构组成、强度理论以及断裂损伤理论三方面分析了材料的抗冲刷机理.结果表明:在10 Hz正弦交变集中荷载作用下,养护14 d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20 min时的冲刷速率可用来评价其抗冲刷性能;合理配比的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较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提高30%以上.
1)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施工较简单、地基荷载较小);
(2)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无需长引道,线形较好);
(3)防水性能好(接头少漏水几率降低,水力压接滴水不漏);
(4)施工工期短(管段预制与基槽开挖平行,浮运沉放较快);
(5)造价低(水下挖土与管段制作成本较低,短于盾构隧道);
(6)施工条件好(水下作业极少);
(7)可做成大断面多车道结构(盾构隧道一般为两车道)。
水下砌墙封堵(水鬼工程队)
分别采用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方法(RCM法)以及氯离子稳态迁移方法,研究了表面单个裂缝对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CM法并不适用于评价带裂缝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能,而采用氯离子稳态迁移方法评价带裂缝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性能比较合理.根据开裂混凝土试件电场加速氯离子稳态迁移试验结果发现,裂缝的存在加强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并且当裂缝宽度d≥123μm时,氯离子迁移系数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1)管段制作砼工艺要求严格,需保证干舷与抗浮系数;
(2)车道较多时,需增加沉管隧道高度。导致压载混凝土量、浚挖土方量与沉管隧道引道结构工程量增加。
干坞修筑与管段预制
干坞修筑
1、干坞位置选择
(1)邻近隧址,具备浮运条件,交通便利。
(2)有浮存系泊多节管段的水域;
(3)场地土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便于干坞围挡与防渗工程;
(4)征地拆迁费用较低,具有重复开发利用价值。
2、干坞规模2、干坞规模
(1)一次预制管段干坞(仅放水一次,不需闸门,坞首为土或钢板桩围堰。规模较大占地较多,适于工程量小土地价格较低、坞址地质较差的工程);
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水化硅酸钙(C-S-H)吸附氯离子的能力;通过核磁共振法和拉曼光谱法测定了水化硅酸钙的结构.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吸附氯离子的能力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水化硅酸钙平均链长约为4时,其吸附氯离子的能力强;氯盐阳离子促进了水化硅酸钙链长的增加,使其吸附氯离子的能力增强;与钠离子相比,钙离子更能促进水化硅酸钙链长的增加,从而使其吸附更多的氯离子.
(2)分批预制管段干坞(规模小、占地少、造价低、重复使用率高。闸门式坞门造价高、等待时间长不利先沉管段稳定、基槽回淤很难处理、重复灌排致边坡稳定性与坞底透水性差、临时工程费用增加)。
3、干坞构造
干坞由坞墙、坞底、坞首、坞门、排水系统与车道组成:
(1)坞墙:坡率1:2的自然土坡,可用喷射砼防渗墙或钢板桩;
(2)坞底:承载力应大于100kPa。浮起时富余深度1.0m;
(3)坞首及坞门:一次预制只设坞首,分批预制应设双排钢板桩坞首与坞门(闸门或浮动钢筋砼沉箱);
(4)排水系统:井点降水;坞底明沟、盲沟与集水井泵排;堤外截、排水沟;
(5)车道。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被泌水覆盖时,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等于自由水蒸发速率;泌水被逐渐蒸发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与自由水蒸发速率之比值随时间的增加以一定规律减小.